笔趣阁 > 都市言情 > 唐王传(女尊) > 得名册三夜雨待良驹,工心算十日谈话子期。(下)

得名册三夜雨待良驹,工心算十日谈话子期。(下)

    第十六回:得名册三夜雨待良驹,工心算十日谈话子期。(下)

    第一次扮作别人的书童,反而觉得有趣,只是周围的女书生都奇怪,这金门女怎么有个这么粉雕玉琢的书童。不像是会服侍人的。也许是金门风气不同,金古家族奢华富贵,连用人也是这般未尝风霜的样子。

    太子河书院里面,有个河边的亭子,曰十方亭。招引十方君子之意。这太子河的起源,也是昔年战国时燕国的太子丹。古称衍水,名号颇吉。又称作东梁河。人言因此河风水之故,才使得东京城人杰地灵。此太子河书院,也是从前一位道长,寻龙点穴,在此处选址,经过官府敕造而成。

    白日里飒若要去书院读书,河岸边无人,衍望就在此处抄书、烤着炭火。傍晚下了学,两个人在十方亭里畅谈古今。

    第一日,甲子。

    九儿:“我知道,再往北,是女金部落,他们也学中原的书。我还以为你是女金人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女金虽然也学中原的书,可是却限制书院的数量,缩减书院学子人数,更不可能让女子读书。更有甚者,把中原人写的书,改换作者,变成荧惑国传教士的作品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何故如此?就让这荧惑国沾了喜气?”

    飒若:“自然是防备中原人崛起。觉得荧惑国地理位置甚远,不会影响到自己。也让自己人觉得,中原人写不出这么好的书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狭隘至此吗?”

    飒若:“你知道为什么宁国一定要开设科举吗?”

    九儿摇摇头,“你这么说,我就反而感觉不是为了取贤用能了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若是科举真的目的是取贤用能,那也不会直到隋朝才有了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我听说先帝和如今皇上都喜欢中原文化,便是纳傧侍,也是偏爱中原男子,嫌弃北部的草原男子剃秃瓢难看。”

    飒若被逗得哈哈笑,“谁会喜欢剃秃瓢的男人,半剃不剃恶心死了。只是喜欢和用策来重用则是两回事。士宦的稳定,决定着宁国政权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,关系溪族政权的巩固。

    在宁国政权中,对百里家皇权真正造成致命威胁的,是溪族贵族。几次危害性较大的内乱,都是叶家他们发动的。所谓‘宗王反侧,无代无之,宁之内难,与国始终’,便是如此。因此宁国皇帝为了牵制贵族,调节本族内部的关系,尽可能避免同室内乱,也不得不重视与中原书生阶层的联合。”

    第二日,乙丑。

    九儿:“你知道,我不喜欢儒家学问,可是科举偏偏要考这些。家里劝我考功名,可我的心一刻也用不在这上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你是好奇,为何拉拢中原学子,一定要用儒家学问做科举?”

    九儿:“是了,溪族可没有这些思想,从前宁关之内,百里家和叶家是一起打江山的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是百里王没得选择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怎么会没得选择?改变一张考卷,这么难吗?”

    飒若:“有时候,是学子决定考什么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这我更不明白了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这南部的中原人,已经被儒家文化教化了这么多年,一时之间是改不了的。不是我们融入宁国,是宁国的王来融入我们。即便他们不要我们读这书,书生们千百年一直学这些,突然不考了,还不要闹起来?”

    九儿:“我以为,是因为儒家文化适合拿来教化子民乖巧而已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自然也是如此了。若是想真的牢牢把控对中原士人的控制,得到她们支持自己的政权,自然要学习中原的思想。只有这样,才能江山稳固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令中原的读书人与宁国溪族紧密地结合,缓和了矛盾,巩固了统治。读书人进入仕途,得到了功名利禄,实现了自己的所谓理想抱负。自然也会为了宁国尽职尽忠。更利用儒家思想,让宁国愈发封建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宁国的君主也是真的喜欢儒家思想,哪里有君上不喜欢呢。中原文化光彩灿烂若繁星,取来用之,可是如获至宝了。绘画、音律、诗词,各个都是迷人的。”

    第三日,丙寅。

    飒若:“你知道为什么中原人愿意定居宁国吗?”

    九儿:“我听说,有很多女子,来宁国是为了举自己的业,立一番事业,成自己的家。在别的国,就只能嫁做人妇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南丘国的女子也能读书,只是不能考功名。南丘国重视女子读书,你知道为什么?”

    九儿:“也许是南丘国国力强盛?资金充裕?”

    飒若:“也算是原因之一,市民经济的确不错。但是,普通家庭重视女子教育,是期待她们出嫁之后,给孩子在家中提供读书识字的教育。夫家娶亲,在意女子是否读过书,若是读书读得不错,就会觉得此女合适相夫教子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为了让女儿嫁得好,为了夫为了子,没有为了女子自己的吗?”

    飒若:“没有。宁国建国之初,教育并未受重视。但战乱不断,北方经济低迷,动荡不安。中原的一些人为了躲避战乱,投身于宁国,使得宁国人口大增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百姓还是只是想过安稳日子而已。若是温饱不能满足,还谈何读书呢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先帝仰慕中原文化,所以极为重视任用中原臣子,如今皇帝也是一样。偌大的家动乱起来,往往是源于内乱。中原人图安生,反而是皇族内部争斗不断。说句不好听的,这讼堂之上,起争执的都是相识之人。杀戮之案,动刀子的也多是熟人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这话听着寒心,却实在是道理。”

    第四日,丁卯。

    飒若:“武帝在科举当中,加入了作诗一门,所以唐朝诗句极为繁盛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科举之用,引领一时风气,当是如此。凡人提起武曌,皆称武后,在我心中,她应当称作武帝。都是临朝称制的皇帝,怎的她是女子就不称作皇帝呢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大约是之前的皇帝是男人,不爱听武帝之词,所以读书人都不敢这么称呼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男人们,能接受朝代更替,却接受不了女子接管江山,真是可笑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正如女金部落,能接受文明被荧惑国篡改,却不承认中原人的智慧。一样的可笑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武帝在科举的功绩,真是千古一帝了。始置武科举、殿选。从前只有名门望族能参加科举,经她改制,平民亦能参考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她还重视科举的实用价值,不喜欢大而空虚的命题,增加了很多关于军事、用兵、经济、财政的考题。臣子受此感召,行政效率亦高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还有提高进士科的地位。进士科的考目以诗词歌赋为主,难之又难,科举的含金量也变高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我觉得殿选最妙。往日里,科举都被考官掌控,皇帝想有自己的人都难,很多政策难以真正下到底层。而殿选给了皇帝收入自己门生的机会。皇帝如果没有自己的势力,会被贵族、官员辖制。臣子不得力,也会使好的政策不能惠及平民。皇帝看似坐拥天下,也可能是个孤寡之人。”

    第五日:戊辰。

    九儿:“可是,即便要考儒学,考四书五经,也可以考算学啊?”

    飒若:“战争初定,百废待兴。隋朝中央官学设有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学、书学、算学、律学,但限于立国时间短暂,并未系统化、正规化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那唐朝呢?”

    飒若:“唐代中央官学制度由六学二馆组成,六学隶属于最高学府国子监,包括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学、律学、书学、算学;二馆包括弘文馆、崇文馆。算学是中央官学中‘六学’之一,在唐代官学中地位很重。唐代数学的学管曾先后分别设立在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。算学官学有算学博士两人,招收算学学生三十人。算学博士‘掌教文武官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为生者’,学子门第破低,比不上儒学官学的学子地位显赫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可是这算学才是真正实用之学,涉及民生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唐朝经济活跃,所以算学更为兴盛,若是战乱年代,只会重视兵与粮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若是要兴建一个太平繁盛之邦,必要活跃经济,经济又需要算学来辅佐。”

    第六日,己巳。

    九儿:“若是咱们在民间推广算学呢?”

    飒若:“科举才能引导读书人学什么,学算法无非是当个建设工人、当账房先生。若是收税要用,人家也等科举考上功名之后再学。谁会觉得社会发展有数学的引导呢?无非仰慕权势、仰慕皇恩浩荡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···”

    飒若:“也许你的家族豪奢,不需要你去仰慕别的权贵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我是个木脑袋,不会懂得这些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唐代科举明算是常科,每年都有。应试者有生徒、乡贡之别,前者是官学毕业生,后者源于私学或耕读传家的自学者,极为重视数学。明算科考题参照官学中算学。算是成功对接了学堂与科举。若非如此,哪里有书院、私塾重视算学呢。”

    第七日,庚午。

    飒若:“其实不仅仅是算法,我觉得医学、天文、冶炼、农学、律学,都值得入科考,广而学之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天文我知道,只是天文常常用于司天监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从前不许民间私习天文的,据说能从星象中看到朝代更替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我也奇怪,为什么《周易》在四书五经中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也许是需要臣民相信君权神授之理,相信本朝得国之正。若得国不正,民怨载道,必然会动荡不安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我觉得哪怕不占卜,周易的卦辞也颇有意思,我时常在家里摇铜钱玩,我很惊奇,为什么何种情形,都有一句爻辞能概括。实在玄妙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窃以为,这《周易》是被包装成算卦之书,其实是一本写满了数学与哲学、治国为人道理的书籍,包罗万象,当年不敢说这是人生之书,暂时伪装作占卜之书流传于世而已。”

    第八日,辛未。

    九儿:“你且说说,冶炼是何技艺?”

    飒若:“这个东西,其实闲来我也想整理成书,还没有合适的名字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让我听听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这个这个···譬如····‘每铅百斤,熔化,削成薄片,卷作筒,安木甑内。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,外以盐泥固济,纸封甑缝。风炉安火四周,养一七,便扫入水缸内。依旧封养,次次如此,铅尽为度。’”

    九儿:“还有呢?”

    飒若:“再譬如···‘凡酸坏之酒,皆可蒸烧’”

    九儿:“再比如??”

    飒若:“用水银一两,白矾二两,食盐一两,同研不见星,铺于铁器内,以小乌盆覆之。筛灶灰,盐水和,封固盆口。以炭打二炷香取开,则粉升于盆上矣。其白如雪,轻盈可爱。一两汞,可升粉八钱。还有以汞和金涂银器上,成白色,入火则汞去而金存,数次即黄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还有吗?”

    飒若:“取砒之法,将生砒就置火上,以器覆之,令砒烟上飞着覆器,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,尖长者为胜,平短者次之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这些就是冶炼?”

    飒若:“自然还有什么胆水炼铜、青矾、倭铅···”

    九儿:“那就是炼化之法咯?”

    飒若:“嗯···有点这个意思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那就叫炼化之学啊?有意思,你什么时候开写,我要来看。我家里有块地,原本就是留着炼丹的。这些法术,往往师徒教授,若是落笔成书,形成规章,加以教学,必然造福一方!”

    飒若:“嘿嘿,我还没开写呢。”

    第九日,壬申。

    九儿:“飒飒,我有生之年,还能等到你把阴阳描述法则写出来吗?”

    飒若:“你这话说的,好像你活不长似的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唉,我这不是着急想看嘛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这阴阳描述法则,即便发明出来,也是游戏一个,未必能有用。且看我的书中,导数与微积分,都尚未找到用处呢。无用之物,被人嘲笑是奇技淫巧、以悦夫侍而已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可围棋也是啊,宫中还是有棋待诏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这围棋已经多少年了,已经被视为老祖宗的东西了。这阴阳描述法则,即便写出来,有意思,可以当游戏玩,而我要死几百年才能成为后人口中的老祖宗呢。”

    第十日,癸酉。

    九儿:“飒飒,你说你为什么如此聪慧?”

    飒若:“不是我金古飒若聪慧,只是我有闲情逸致而已。普通人从小要替家里打酱油,没几岁要出来打零工,贴补家用。读书人也是要忙着科举的,你且看这太子河书院里的学子每天有多忙碌就知道,人活一条命,多数人都奔波着给自己挣口饭吃。只有我这种家里条件优渥的,能研究这种无用之物。说穿了,我和那些天天斗蛐蛐、赌马的纨绔子弟有何分别,无非我的爱好只是耗费光阴,不耗费金钱罢了。其实也算是耗费金钱,这书籍纸张有多贵。我的毛笔都是从南国尽来的特质羊毫,更不用提墨与砚台了。”

    九儿:“读书这样贵,怪不得学子少,不知何时,才能人人读得起书。”

    飒若:“对于普通人而言,读书不是最主要的,他们吃饭都费劲,何谈读书识字?是要先令人饱暖,才有读书这样的高雅事,便是从前哪朝哪代,也没有人人都能读书的盛况。娇娇,我知道你有爱人之心。可是这天下不是我们这样的书生能改变的,一百个书生也抵不上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。不过现在已经好多了,毕竟,从前是用女子躯体,来换取三军将士平安的。”

    十日谈,书已抄毕。河岸冻结无浪花之声,却隐隐听到子期弦动心响。

新书推荐: 公主不要皇位跑路了 [综影视]淮橘渡春风 我坑世子那些年 玄学破案记 星光高照 明月曾经照我还 瓷色不芜 珩星予吾 伽蓝记 漫漫星天外